寒假期间,孩子的饮食该怎么注意呢?
一、学龄前儿童饮食结构特点
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,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高,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以增强免疫力,降低患病风险。
1. 消化功能发育特点
不易过早进食家庭成人膳食,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,造成营养不良。
2. 心理发育特征
家庭成员应有良好的膳食习惯,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。
二、十大准则
1.合理安排加餐
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,以“一日三餐两点”制为宜。加餐份量宜少,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;加餐以奶类、水果为主,配以少量松软面点。保证营养需要,又不增加胃肠道过多的负担。
2.食物细软易消化
学龄前儿童咀嚼能力差,蔬菜切碎、瘦肉剁碎有利于咀嚼,可将多种食物制作成包子、丸子或饺子。尽量减少调味品的食用,烹调成质地细软、容易消化的膳食。
3.多样食物合理搭配
每日膳食应由适宜数量的谷类、乳类、肉类(或蛋或鱼类)、蔬菜和水果类四大类食物组成,膳食多样化,从而发挥出各种食物在营养上的互补作用,使其营养全面平衡。
4.注意预防儿童贫血
贫血会降低抗感染的能力。适量增加红肉(猪牛羊肉)、动物血、动物内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。
5.合理选择零食
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,以不影响正餐为宜。避免选择油炸及膨化食品,选择新鲜、天然、易消化食物,如奶制品、水果、坚果和豆类食物。
6.多喝白开水
“饮料可为身体补水,果汁还能补充维生素”,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。提醒:碳酸饮料会使孩子胃胀、胃痛,影响消化能力,含糖的果汁会影响孩子的食欲,还是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。
7.适量增加优质脂肪的摄入
学龄前儿童提高免疫力需要保证一日三餐,适量增加鱼、禽、蛋、瘦肉、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,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,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避免零食和含糖饮料。
8.吃的安全最重要
(1)避免异物卡喉。给孩子吃鱼、鸡时要避免鱼刺或小骨头划伤孩子,父母也要注意不在跑动、跳跃、嬉笑时喂食;5岁以下幼儿不吃花生米、瓜子、果冻、果仁、糖豆、话梅、枣等豆状和带有核的零食,以防滑入气管中。
吸入异物后处理要点:让孩子面朝下,头部放低,在孩子背部重拍,将异物震出,并急送医院做全面检查和施救。(海姆立克急救法)
(2)春节探亲,孩子容易水土不服、饮食不当导致生病,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和规律,或备些藿香正气口服液。
(3)了解孩子的过敏史,有过敏源应忌口,尽量少给孩子大量食用容易过敏的食物,可以先尝试吃少量,例如虾蟹、牛奶、鸡蛋等食物。
9.切勿多吃,小心孩子闹积食
孩子的积食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:
(1)着凉 (2)零食、饮料过多
下列症状表示孩子积食: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厌食、腹胀、精神萎靡等,父母要留意。
(3)如果孩子积食了,可以采取以下办法:
A.注意水份的补充,以白开水为主。
B.吃些可降火助消化的水果,如:香蕉、苹果、柚子、梨、金桔等,可以给孩子吃点助消化的药。
10.多运动锻炼身体
多锻炼对于孩子的健康好处。孩子们接受阳光的沐浴,做体操,活动筋骨,有利于孩子们自身钙的吸收,让孩子们长得更高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要有所保证,这样才能够增强孩子们的抵抗能力。
用户登录